說起開瓶蓋,咱們現在基本上每天可能都要接觸到。不光是喝酒開瓶,礦泉水、飲料、吃藥,廚房做飯用點醋可能都要打開瓶蓋。
這瓶蓋有的好開,有的費點勁兒,有的密封的好,有的就差點意思。
瓶蓋不是一開始就有,古代早期封印酒應該是泥封這種天然材料,后來才有了豬尿脬之類的材料。
葡萄酒早*使用油布來封瓶,后來發現橡木、軟木塞,封瓶不但緊實,而且還可以把橡木的香味帶入酒體。而且軟木塞泡酒會膨脹,密封效果就更好了,所以葡萄酒常規是倒放。
但是如果是塑料蓋的老白酒,那怕的就是倒放。除了特別容易跑酒,塑料里面的聚乙烯可能還會與酒精發生反應,所以不管你承認不承認,老的塑蓋白酒,保存不好就會有塑料味,可以算是后天的塑化劑,用塑料塞的白酒,這個味道真挺重的。
后來慢慢的鋁蓋,也就是旋轉蓋開始成為主流,主要原因還是密封性相對更好,另外的原因也是更容易開啟,擰開就行了。
其實從數量上來說,應用廣泛的大概是啤酒瓶蓋,也就是皇冠瓶蓋。從側面看,就像是一個皇冠,是馬口鐵和橡膠內襯配合使用。這在八十*代的很多老白酒也經常用,老酒圈叫啤酒蓋或者壓蓋。
這種壓蓋的密封性比較好,因為啤酒氣泡多,咱們說泡沫是啤酒的靈魂,所以須要鎖住這些氣兒。
另外就是啤酒往往都是以瓶為單位,喝掉了基本上不會剩,所以沒有必要蓋回去,因為壓蓋是一次性的,成本也*。
來一道靈魂拷問題:啤酒瓶蓋有多少個齒?是不是給問住了?所有啤酒瓶蓋現在應該都是一樣的。都是,21個,你可以數數。
早*是24個,后來到了20世紀*代開始用自動壓蓋機發現雙數容易和自動裝填機會形成對稱吻合,容易卡住,所以要單數。后來改成23個齒。但是咱們知道三角形穩定,所以是三的倍數。然后實踐發現21個齒是符合標準而且避免泄露的低數字。
到現在不只是啤酒,可樂、芬達、北冰洋等等汽水瓶都是這個數。這也好記,不管三七二十一,先開一瓶啤酒清爽一下。
還有一種是撬蓋,白酒有一些*也用得多,就是破壞性的瓶蓋,不可逆。在武陵酒、林河、口子窖都用過,這種破壞性開瓶好處是防偽,不好是你要有膀子力氣。
現在白酒的瓶蓋也是越來越花樣繁多,幾毛錢成本到幾十塊成本都有。什么ABS材料,接觸酒的部分必須是食品級材料,還要有倒酒器。有了倒酒器就容易拉酒線,不容易灑酒。
都知道茅臺生肖酒吧,它的瓶蓋現在經常說是帶齒的。羊馬茅臺有帶齒和不帶齒的,到了猴*茅臺齒的位置就發生了變化。到了牛*和虎*,瓶蓋齒分為了上下兩排錯位排列。
返回頂部